把当代艺术导论课搬到博物馆去上
更新时间:2017/11/29 15:52:29

blob.png


2017年11月25到26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学院开展了一次当代艺术导论教学实践课,在老师王民德、刘善军的带领下,全院书法专业18名学生,来到四川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馆,分别参观了馆藏历代书画精品展、《蜀山之上——张大千、蒋兆和、陈子庄、石鲁画展》和《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

对这次教学实践课,中国书法篆刻学院副院长王民德说:“书法学是新兴学科,国内本科层次的书法教育应该教什么,学什么,还在探索和完善阶段。按我们学院的学科规划,本科四年,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法技法,还特别强调艺术修养的培养。怎么来进行艺术修养教育?除了常规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我认为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艺术审美的培养,一是艺术史观的教育。在这两个方面,老师在课堂上能教的东西其实是很有限的,重要的是如何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要让学生多看好的展览,多看真迹。那么老师教什么?教方法,教艺术史的框架和脉络。”

王民德介绍,在北京这样的文化都市,把一些艺术课程安排在博物馆、美术馆上,是常态,因为有这个条件。这次正好赶上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在成都展出,机会难得,就安排了这次教学实践课。其实,中国书法篆刻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就有一个整体思路,除了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课程,有一些课要搬到美术馆、博物馆展厅里上,搬到自然中的书法碑刻跟前上,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这样在完成教学实践的同时,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参观展览过程中,王民德老师全程带领学生参观和讲解。在一件件大师的杰作面前,王民德老师形象生动的介绍了西方艺术从写实主义到抽象绘画的演变过程。从库尔贝到莫奈、毕加索,从客观再现自然到抽象的形式表现,从马蒂斯、毕加索对东方艺术的借鉴,到徐悲鸿、蒋兆和对笔墨和素描的融合,王民德老师在博物馆中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枯燥的艺术史课,变成了轻松愉快的视觉盛宴。从学生课后发表的观后感,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导论课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这些名家真迹,深深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需要更加努力学习。(书法专业学生郭双)

两天的观展,让我感受到,近百年来的现当代艺术,是中西方两种文化观念碰撞、交流、融合的结果。通过这一次学习,我更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专业学生付佳莉)

在观看展览及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法专业学生宋旭敏)

这次展览有许多大家的作品。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却是《流民图》(高仿真)。就像老师说的,画画的最高境界是看似简单,简单到看不到技法,但无法模仿。《流民图》在构图上没有任何渲染,只是画了流民的群像,但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书法专业学生罗歆雅)


blob.png

                                              学生在参观展览作品


blob.png

                                       王民徳老师给学生讲解作品


blob.png

                                         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展


blob.png

                                                师生集体合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