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学院2017级本科生简牍结课作业展
更新时间:2020/5/12 22:59:24


《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而且甲骨文中的“册”字就是多个竹简连缀成篇的生动图示,很多学者据此推测甲骨文之前即有简牍,简牍作为文字的载体早于甲骨文。而“典”字又是由“册”衍生而来,就是两个手捧着简册。从这个方面来说,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我们发现简牍帛书就是找到了一个更古老更原始的书法的生态。自从20世纪初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以来,简椟墨迹就为现当代书法学习研究创作提供了前人不可企及的第一手资料。而且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越来越多的见到更多更早的简牍墨迹。通过简牍帛书这些真真切切的笔迹之中,可以感受秦汉人鲜活的生命的律动,感受到那些刀笔小吏挥运之际的呼吸之声。从这些日常实用书写的墨迹中寻绎字法笔法之渊源流自,探究篆隶演变中产生的弧势用笔以及这种用笔方式带来的点画特征以及构形方式及其原理,对隶书的学习乃至草、篆行都无疑是极具便捷的路径。简牍使用时间跨度极长,地域分布也极广,又处于由古文字到今文字转变的隶变时期,各种书体交替演变互生并存,所以也对了解书体演变、探索用笔的根本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以汉简隶书为基点上溯其源,下探其流,打通各种书体字法和笔法的相互关系。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汉简隶书的学习我们可以透过清代碑学背景下的隶书和汉代庙堂碑刻的隶书,摩崖刻石隶书等的遮蔽看到汉代隶书的原生形态,了解秦汉人真实的书写原貌。另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各种不同的功用以及不同的书手所导致的丰富多样的风格形式,可以让我们领略到隶书风格和形式创造的无限可能,为书法学习和丰富创作素材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书法的发展和一个新书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整个时代所有文字使用者尤其是书写着共同实践的结果,秦用文法吏,也所谓刀笔吏,汉代儒生文吏并用,所谓“儒生课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些文吏经过严格的识字和书写训练,而且对官员的文字书写有着很高的要求,“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汉代文吏群体数量极为庞大,对书写要求又高,这也是汉代书法整体水平极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简牍是当时的主要书写材料,日常实用的性质决定简牍书法在笔法上使转自然、笔划粗犷拙实,既活跃奔放又古朴率真的书风。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秦汉简牍作品中不乏随意甚至拙劣之作,这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分辨良莠优劣,有选择的吸收学习,不被表面的率意甚至夸张变形之处所吸引,而要关注看似轻松自由的书写背后秦汉人的书写习惯,构形方式,以及这背后所涵盖的文字观,书法观,时空观。  

         傅振羽




节课作业展示


加人员:陈余庆 陈家敏 付佳莉 郭双 刘子贵 

马靖涵 姚兰 叶倩 朱悦

(作品顺序排列不分先后)



陈余庆•2018级



付佳莉•2018级



付佳莉•2018级



陈家敏•2018级


郭双•2018级


刘子贵•2018级



刘子贵•2018级



马靖涵•2018级



姚兰•2018级


叶倩•2018级


朱悦•2018级


更多学院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书法篆刻学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