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谋将来永远幸福

  • 2021-06-10
  • 12686

这是张太雷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新华社南京5月8日电 在江苏省常州市,坐落着张太雷纪念馆。这里以张太雷的革命足迹为线索,通过油画、实物、照片等史料展现了他革命、光辉的一生,也诉说着人们对他的思念与牵挂。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因立志化作“惊雷”,冲散阴霾,改造旧社会,后将名字改为张太雷以铭志。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在运动中,张太雷与景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在李大钊影响下,张太雷开始接触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协助其开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夏等一起加入李大钊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此后,他与邓中夏一起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到长辛……

了解更多

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

  • 2021-06-09
  • 12666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青年一代坚定信仰、勇毅前行,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对于青年而言,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用信仰书写青春,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回望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激荡人心,前仆后继的英雄人物激励斗志。那是毅然走向敌人绞刑架的李大钊,他的“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呐喊,至今仍回荡在我们耳边;那是长征中为老乡留下“半条被子”的三位女红军,尽管她们深知征途漫漫、充满艰辛,却含笑与老乡道别,满怀信念踏上征程;那是为掩护部队不幸被俘的方志敏,敌人不相信这位“共产党大官”身上没有钱,结果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而他在狱中写下的《清……

了解更多

能力和本领是成事之基

  • 2021-06-07
  • 1272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世所罕见。面对千难万险,中国共产党在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中练就了出众的能力、高强的本领。正是这种出众的能力和高强的本领,使得党带领中国人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能力是“在历史上生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对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民族沉沦的悲惨命运和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斗争。经过28年浴血奋战,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28年艰苦奋斗,28年艰辛备尝。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共一大7月23日召开,为什么建党日却定在7月1日?

  • 2021-06-06
  • 12739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小学生都可以随口答出。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诞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共诞生于7月23日,为什么党的生日却定在7月1日呢?回溯中共早期历史,或许可以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一窥端倪。众所周知,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经历了怎样一番惊心动魄,会议的机密性以及期间的仓促转移,导致会议的第一手纸质记录不甚丰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大首聚”场景。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在中共成立初期的数年间,全党一直处于极为困难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根本没有条件和机会去庆祝党的生日。此外,斗争中相关与会人员的牺牲与大浪淘沙,再加上中央档案资料的遗失损毁,也为多年后中共欲还原那段重要历史时遭遇困难埋下了伏笔。1938年,抗日根据地举行纪念建党17周年的活动,需要确定中共诞生的日期。当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由于年长岁久和记录资料不……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共一大7月23日召开,为什么建党日却定在7月1日?

  • 2021-06-05
  • 1278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小学生都可以随口答出。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诞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共诞生于7月23日,为什么党的生日却定在7月1日呢?回溯中共早期历史,或许可以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一窥端倪。众所周知,中共一大召开期间经历了怎样一番惊心动魄,会议的机密性以及期间的仓促转移,导致会议的第一手纸质记录不甚丰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大首聚”场景。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在中共成立初期的数年间,全党一直处于极为困难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根本没有条件和机会去庆祝党的生日。此外,斗争中相关与会人员的牺牲与大浪淘沙,再加上中央档案资料的遗失损毁,也为多年后中共欲还原那段重要历史时遭遇困难埋下了伏笔。1938年,抗日根据地举行纪念建党17周年的活动,需要确定中共诞生的日期。当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由于年长岁久和记录资料不……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多位开国将帅为什么要改名?

  • 2021-06-05
  • 12760

说起新中国开国将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十大元帅,粟裕、徐海东、陈赓等十大将军的名字如雷贯耳。然而不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曾经更改名字,有的甚至多次改名。这些开国将帅为什么要改名?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记忆?纵览诸位开国将帅的改名经历,三方面考量最多:一是明志,这是多数开国将帅改名的主要原因。原名“彭得华”的彭德怀,在长沙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时改名彭德怀,寓意“君子怀德”。他告诉妻子,自己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而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改名明志的还有“布衣元帅”徐向前,他原名“徐象谦”,字子敬,改名就是为了时刻警醒自己冲锋在前,为革命赴汤蹈火。叶剑英在考入云南讲武堂时,特意将名字从“宜伟”改为“剑英”,立志做“民之利剑”,为国为民、英勇奋战。开国大将许光达原名“许德华”,在分配到洪湖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前,他更名为许光达,意在经过不懈的奋斗,必达光明的彼岸。在艰苦卓绝的……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国旗到底升至多少米?

  • 2021-06-03
  • 12887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会升至多高?尽管多数国人知道天安门五星红旗日出而升,日落而降,但对国旗高度到底是多少,网上却说法纷纭。民众观看、拍摄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如今在网上检索相关关键词,“天安门广场国旗只升到28.3米”的说法可谓“铺天盖地”。至于为什么要取28.3米这个数字,有些文章的解释也是有板有眼,称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7月,而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中间正好相差28年零3个月。为纪念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只升到28.3米。尽管这一数字饱含了一种特殊的意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天安门广场所使用的国旗杆净高度为30米,旗杆高度即升旗高度。国旗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换言之,国旗应该升至30米,而非网传的28.3米。原天安门广场国旗班班长赵新风此……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和蔼可亲的周总理为什么会让部长们“怕”?

  • 2021-06-02
  • 12818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都曾回忆说,最怕周恩来总理的“认真”。有一次,一位部长汇报工作时多次使用“大概”“可能”“差不多”等模糊字眼,周总理严厉的批评顿时让他下不来台:“你签了字,问你情况答不上来,就是官僚主义!”看到这样的故事,可能会有人叫屈——一部之长每天那么多“大事”要处理,些许细节不记得有什么大不了?大国总理日理万机,怎么还有心情和精力去抠几个字眼呢?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身居领导岗位者动辄满足于“大概”“可能”“差不多”,上行下效恐怕将成必然,各级工作里不知会注入多少“水分”。时下热播剧《山海情》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某主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干部不深入村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为了“政绩”想当然地向上汇报和吹嘘,大搞形式主义,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倘若上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如周总理一般足够“认真”,要求干部们都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还会被……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陈云为什么说“吃饭要照镜子”?

  • 2021-06-01
  • 12836

近年来,“光盘”二字深入人心,杜绝浪费珍惜粮食成为社会风尚。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践行“光盘行动”的标兵。不论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后来条件有所好转,陈云的“食谱”即便略有变动也是大同小异,常年以青菜豆腐为主,几乎不见任何所谓“高端食材”。哪怕很多人建议他补充营养,或者准备滋补品给他,都无一例外被“顽固”地拒绝或退回。他还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仅仅为了吃饭。延安时期,有一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年轻人投身革命后,并不习惯延安生活的艰苦。他们会去饭馆点很多菜,经常没吃多少就扔掉。对此,陈云非常反感。他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批评了这一现象,并说:“吃饭要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渍,用干净明亮的盘子当镜子照。”号召他人节约粮食的同时,陈云对自己的要求也异常严格。每顿饭他都把所有的饭菜吃光,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有时候过年过节,工……

了解更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邓小平为什么有个“油印博士”的雅号?

  • 2021-05-30
  • 12812

众所周知,邓小平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在他早期的革命岁月中,一个“油印博士”的雅号则记录了他留学法兰西的岁月。那么,当时的他是因何得名的呢?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面对危亡的时局,各种思潮并起,求索救国道路。在中国国内,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而在远离中国的欧洲大陆,1922年诞生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后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留学法国的邓小平也成为其中一员。1922年8月,“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创刊,没多久后,邓小平就被调入该刊,负责刻蜡板,成为编辑部里最年轻的成员,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团结旅欧青年的重任。他白天勤工俭学,晚上进行刻印工作,虽身居陋室,条件艰苦,但工作热情丝毫不减。他会把稿件一笔一画地刻写在蜡纸上,然后用一台简陋的印刷机印出,再装订起来。1924年2月,《少年》改名为《赤光》。邓小平对《赤光》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严肃……

了解更多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