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 2021-05-12
  • 11425

这是蔡和森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新华社长沙5月10日电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蔡和森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矗立着“蔡和森同志光辉一家”群雕的蔡和森广场……在革命老区湖南省双峰县,蔡和森,感动着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蔡和森同志1895年3月生于上海,4岁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社会动荡,人民困苦,政治黑暗。青少年时期,蔡和森同志就树立了“匡时救民”的远大抱负,立志改造中国。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与毛泽东同志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成为湖南先进青年的表率。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共同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之后,蔡和森同志在留法期间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活动方针,得到广泛赞同,产生很大影响。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

了解更多

孙安定烈士:“钱庄少爷”义无反顾走上长征路

  • 2021-05-11
  • 11370

孙安定,1909年7月出生,是福建厦门生意兴隆的华记钱庄大公子。年轻的他义无反顾走上长征路,激情饱满地做宣传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点燃战友心中熊熊火焰,坚定夺取胜利的信心,却因病牺牲在长征路上。孙安定烈士(1909—1935年)孙安定是家族长子,少年时代正值家族中兴得意之时,父母要把他培养成材,继承孙家蓬勃发展的金融事业。1930年,孙安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一条与他父亲期望大相径庭的道路。孙安定经常利用身份到父亲的钱庄里支款,自己却从不乱花一文,都用来支持革命。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后来回忆,厦门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依靠上海党中央和闽西苏区接济。有一次,经费中断甚久,福建省委各机关拖欠了房租,房东催得很紧,同志们的生活也产生了严重的困难。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刻,孙安定设法从家里弄来了一笔钱,甚至连他妹妹的首饰也被贴上了,解决了福建省委的燃眉之急。谈起这件事,罗……

了解更多

傅有智烈士:他把两次生命都献给了党

  • 2021-05-10
  • 11542

傅有智,早年就读于福建厦门同文中学,1929年秋加入共青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31日,被捕的傅有智被押赴刑场,之后奇迹般生还,得以重新投入革命。傅有智烈士(1911—1933)1930年7月25日,傅有智在攻打厦门盐税局时被捕入狱。在这次攻打行动中,有两位同志当场牺牲,有四位同志被捕后在狱中遭到杀害,被捕的同志个个都是铮铮铁汉,面对敌人的利诱和酷刑,他们始终守口如瓶,用行动显示了对党的忠诚,粉碎了敌人妄图把厦门共产党人“一网打尽”的妄想。7月31日,是傅有智“遇难”的日子,也是他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一天。这天晚上,厦门港渔行口广场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此时,一阵罪恶的枪声响起。在“噼噼啪啪”的枪声中,傅有智和其他三位难友倒在血泊中。刽子手认为已经“完成任务”,匆匆离开刑场回去交差,第二天来收尸时大惊失色:四具遗体少了一具。经详细查验,发现是傅有智的遗体没了,沿……

了解更多

鞠躬尽瘁!中共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这样践行初心

  • 2021-05-09
  • 11428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灿若星辰的革命先烈,他们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带您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王尽美生于1898年,原名王瑞俊,山东诸城人。1918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他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王尽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春,王尽美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10月,在他直接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历经9天,取得斗争胜利。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患上严重的肺病。但他仍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青岛、北京、上海、……

了解更多

红色历史丨苏州相城:红色烽火映阳澄

  • 2021-05-07
  • 11321

阳澄湖北岸,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度假区(阳澄湖镇)消泾村老街26号,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坐落于此。当年,它是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驻消泾办事处驻地,馆名由原新“江抗”司令夏光亲笔题写。消泾地处原吴县、常熟、昆山三地交界处,距阳澄湖仅500米,是水上交通要枢。1939年9月,联络站、办事处设驻在沈菊英(我党地下交通员、烈士)家。199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共吴县市委筹建该馆。陈列馆由抗战时期中共苏州县(工)委交通联络站暨“江抗”驻消泾办事处旧址(沈菊英、陆义母子故居)改建而成。馆内116幅历史照片、42件资料、7幅图表和68件实物,真实反映了抗战期间阳澄湖地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汪伪政府以及反动顽固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程。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36名新四军伤病员组建新“江抗”抗战时期,阳澄湖地区和苏州城西北地区是苏南东路……

了解更多

一罐保存了90多年的“红军盐”

  • 2021-05-06
  • 11161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67岁的李球德常常领着小孙子参观一个棕色陶罐,里面装着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这罐盐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李球德说。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将红军困死在山上,敌人在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和药品。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写道:“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军民日常生活的艰苦“有时真是到了极度”。“有盐同咸,无盐同淡”。1928年冬,红军将打土豪缴获的食盐分给村民。李球德的爷爷李尚发分到食盐后舍不得吃,偷偷将盐保存下来,以备红军不时之需。为了防止落到敌人手里,李尚发悄悄将盐埋在自家屋子后面的树洞里。“直到1959年建博物馆时,我爷爷才将盐取出捐给博物馆。”李球德说。李球德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介绍他爷爷捐赠的盐罐(张欢摄)回看那段充满苦难的历史,为红军“带盐”并非孤例。1929年1月30日,红四……

了解更多

“芦荡火种”铸丰碑

  • 2021-05-05
  • 11303

沙家浜位于江苏常熟南隅。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一带是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新“江抗”的诞生地,新四军后方医院的所在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斗争故事。走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入口处矗立着一面巨大的花岗岩照壁,上面镌刻着这样一段文字:“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即江南东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这是1990年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重游战地时写下的题词,总结了这片红色沃土的光荣和过往。置身《芦荡火种》沉浸式实景演出现场,耳边传来“摆出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砌起七星炉,全靠嘴一张……”的优美唱腔,经典的“智斗”唱词,瞬间唤起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上的“军民鱼水情”雕像一段红色传奇演绎鱼水情深1939年5月,由叶飞担任团长的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名义,从茅山……

了解更多

湖畔烽火淬初心 太湖游击队用生命谱写英雄赞歌

  • 2021-05-04
  • 11286

冲山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中的一个孤岛。1944年9月,“冲山之围”战斗在这里打响。在这座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孤岛上,5位坚强不屈的太湖游击队战士,借助四周繁密茂盛的芦苇荡,与数百名日伪军周旋,用20天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消灭抗日力量的企图,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如今,沿冲山村的北山拾级而上,一座石雕映入眼帘。“五位战士”手握短枪、目光坚毅,凝视着万顷碧波。他们身后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内,60余件在苏州西部、无锡南部等太湖沿岸地区搜集到的历史实物,向到访的游人们诉说着这支队伍的传奇故事和这片土地的烽火岁月。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国难当头,太湖游击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救国大业,英勇战斗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江南水乡,这些太湖儿女是插在敌人心脏的一面血染的抗日旗帜,也是苏州人民心中永远的光荣和骄傲。支队初建 领导苏南儿女抗日太湖游击队全称“新四军太湖抗……

了解更多

彭真的老卧室

  • 2021-05-03
  • 11250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文瀛公园内文瀛湖南侧。纪念馆的陈设生动展现了彭真的生平业绩。其中展陈的一间卧室,是根据彭真在北京住所的卧室复原的,所陈列的物品都是彭真晚年直至逝世前用过的实物。彭真这间卧室陈设简单朴素。卧室里的床是医院淘汰下来的一张铁管床,两个床头柜也不一样,而床边摆放的桌子是彭真患病后,让工作人员专门做的一个能架在床上的简易桌子。卧室里其他的陈设,如书桌、书架、沙发、茶几等,也都是普通的拼凑起来的不配套的旧家具。就是这些旧家具,陪着他在晚年读书、看报、批改文件;就在这间屋子里,他接见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讨论国家大事;就在这张书桌前,他不断就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让秘书做记录,用左手吃力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报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卧室一角彭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国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从1……

了解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部长——钱瑛

  • 2021-05-01
  • 11373

从包办婚姻的叛逆者到革命者1903年5月14日,钱瑛出生于湖北潜江县周矶镇钱家庄,乳名有生,族名生桂,学名钱瑛,号镜霞,又号寒松。后因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化名陈秀英、陈海萍、彭友姑、黄淑云、陈萍、钱秀瑛、钱季瑛等。早年留学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时,还有一个俄文名字叫塔拉索娃。钱瑛钱瑛的父亲钱训臣和母亲彭正元在潜江县周矶镇开了一家小药店。钱瑛出生前,恰逢钱训臣买彩票中了头彩,全家人都认为这个孩子会给家族带来好运,所以钱瑛出生后格外受宠。钱训臣和彭正元夫妇生有一子三女,钱瑛排行老四。她虽为女儿身,却在家族中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待遇,被称为“四叔”“四爷”。钱瑛7岁入私塾念书,熟读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酷爱吟诗作文,深得塾师称赞。因为祖父和父亲经商,钱瑛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她初谙世事后,渴望人格独立,具有鲜明的叛逆精神,对封建陋习深恶痛绝,说服母亲不再给自……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