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刘少奇为什么被称为“刘九书柜”?

  • 2021-05-29
  • 11314

刘少奇是开国元勋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其有了解的人或许听说过,刘少奇有个外号叫“刘九书柜”。这一称呼因何而得?这要从他早年求学读书的历程开始谈起。刘少奇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少时便展现对读书的热爱。一个冬天,因看书入迷,刘少奇竟未发觉被炭火烤着的棉鞋,被笑称为“小书柜”。很快,他“读书狂”的名声就远近闻名,由于在家中排行第九,被同学和乡人称作“刘九书柜”。参加革命后,尽管环境险恶,但只要有时间,刘少奇总是手不释卷。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文化,就搞不好革命工作。”正是以一生都秉持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精神,刘少奇从农民家庭出身的学子,成长为贡献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其间从未停止对知识的探求。对于读书、学习的热衷,不是只专属于刘少奇的特质。毛泽东读书不分场合时间,床上也常堆满书,撤离延安时,即使丢下其他物件也要带着大量书籍转战奔波;周恩来出身书香门第,精读和涉猎中外思想……

了解更多

彭雪枫:南征北战以身殉国

  • 2021-05-28
  • 11293

彭雪枫像。新华社发彭雪枫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1932年9月,红三军团师长郭炳生企图挟所属第五团叛变投敌。时任师政委的彭雪枫仅带随行武装追了5天,将全体指战员带回来与主力会合,因此荣获“红星奖章”。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战略转移的危难形势下,他调任中革军委第一局(作战局)局长,协助朱德、周恩来等进行军事指挥。彭雪枫英勇善战,一次次深入敌后险境,圆满完成党交给的特殊任务,堪称虎胆英雄。1936年9月,毛泽东安排彭雪枫担任“特使”,辗转半个中国,力促国共合作,“逼蒋抗日”。1936年11月,他第二次接受毛泽东的重托,与阎锡山进行谈判,表达了联合抗日的真诚愿望。西安事变爆发后,彭雪枫沉着冷静地向阎锡山转……

了解更多

【红色档案故事】1936年8月赵一曼的两封遗书

  • 2021-05-26
  • 11351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的两封遗书(抄件)九一八事变后,各地抗日义勇军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人以直接领导的游击队为骨干,联合其他抗日武装,于1934年2月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到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东北抗联已发展到三万多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大规模抗日武装。他们在白山黑水之间,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作战数千次,歼敌一万多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1940年春,在日军的大“讨伐”中,东北抗联严重受挫,从三万多人减少到不足两千人,最后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英雄,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赵一曼,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组织委派到哈尔滨工作。1934年,哈尔滨党组织遭到……

了解更多

刘后同的日记《北京古城和平纪略》(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报送)

  • 2021-05-21
  • 11358

您看到的这件文物是刘后同的日记《北京古城和平纪略》。刘后同是傅作义的老师、密友、智囊。北平和谈期间,他力劝傅作义走和平之路,使傅作义的思想发生深刻转变。因此,刘后同被人们称作“和平老人”。新中国成立后,刘后同将85天日记整理成册,命名为《北京古城和平纪略》。他去世之后,这本日记由他的儿子刘开敏先生保存,直到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这本“和平老人”日记,不仅是平津馆的一级文物,更是那个时期各界人士向往和平、崇尚正义的见证。……

了解更多

北大荒:从千古荒原变中华粮仓

  • 2021-05-19
  • 11397

以1947年6月13日第一个公营农场——宁安农场诞生为标志,北大荒农垦事业走过了74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10多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数以百万计的拓荒者进军北大荒,他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在人迹罕至的千古荒原上,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开发建设以来,北大荒农垦累计生产粮食7800多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400多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食调出总和的四分之一,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北大荒人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大荒初拓,是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在困难和挫折中不屈不挠,百折不回,艰苦奋斗,正是北大荒人的英雄本色。电影《老兵新传》就是反映北大荒人……

了解更多

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

  • 2021-05-18
  • 11377

“九河下稍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依漕运和沿海内河贸易形成了城市格局。这座城市自古对“水”有依赖、与“水”有渊源。静静流淌的海河,被天津人称为“母亲河”。然而,历史上的海河曾是一条桀骜难驯的“蛟龙”。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带来过不少苦难。1963年8月,海河南系降下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暴雨,洪水泛滥成灾,河堤相继溃决,数百里一片汪洋,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吕志茹教授著有多篇关于“根治海河”运动的论著。她翻阅过大量历史资料,向记者介绍了当年触目惊心的灾情。“海河上游支流繁多,但入海口狭小,无法满足泄洪需要。那次水灾,为了保证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分洪牺牲了大量良田。当时,泄水尾闾少而不畅,积水迟迟不能排除。大水灾带来了惨痛教训——海河不治,农业生产无法保证,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面临严重威胁。”全面、彻底治理海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毛泽东主……

了解更多

“沂蒙母亲”王换于:精心救护八路军伤员 用心照料革命者后代

  • 2021-05-17
  • 11794

王换于(1888年—1989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19岁嫁给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的于泮。1938年12月,王换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东辛庄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她的丈夫、两个儿子和大儿媳在她的影响下,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抗战时期创办战时托儿所,照料抚养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工作人员和革命烈士的近百名革命后代,被誉为“沂蒙母亲”。1939年夏,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大众日报社等先后驻扎在东辛庄村。随同机关一起来的还有一批孩子,为免除部队的后顾之忧,王换于主动要求建立战地托儿所。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她主动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一次,她到西辛庄村察看寄养的孩子时,看到一位烈士的孩子没有奶吃,瘦弱不堪,她便将孩子抱回家,交给正在哺乳期的二儿媳。此时,二儿媳正抚养着自己的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奶水显然不够吃。王换于叮咛儿媳:“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

了解更多

一张借据映照初心

  • 2021-05-16
  • 11648

这是一张尘封了62年的借据。这是一份经历了血与火的承诺。1996年暮春的一天,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村民胡运海在老屋里整修灶台时,在墙里面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之后,里面竟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边缘部分已经破损。待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时,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借据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生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具借人叶祖令(印章)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一张借据”原件,现收藏于汝城县档案馆。借据中提到的胡四德正是胡运海的爷爷。随着借据的发现,一段红军与瑶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浮出水面。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在突破国民党的第一道封锁线之后,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军主力共计8.6万余人,分五路进入湖南省汝城县,历时16天,行程130余……

了解更多

焦裕禄在大连工作的日子

  • 2021-05-15
  • 11446

这是焦裕禄与爱人徐俊雅的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大连博物馆供图)新华社大连5月14日电 这是焦裕禄亲笔写下的履历表:坐过牢,挖过煤,当雇工,在旧社会颠沛流离;加入中国共产党,迎来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一个个岗位成长……这份现存于大连博物馆的履历表,两位健在的亲历者,14幅半个世纪前工人自发创作的木版画,将时空拉回至1955年3月至1956年底的大连,拼出焦裕禄鲜为人知的大连故事,讲述他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的日子:从“门外汉”到“最棒车间主任”,把办公室搬到车间,给夜班女工看孩子……这是焦裕禄来到大连起重机器厂后,亲笔书写的履历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大连博物馆供图)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有多深,对共产党、新中国和祖国人民的热爱就有多深。焦裕禄在大连的600多天,实践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和“任……

了解更多

“常胜将军”粟裕

  • 2021-05-13
  • 11439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新中国首次授衔十位大将之首。他一生南征北战,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党为人民屡建奇功;他多谋善断,料敌如神,用兵灵活,善出奇兵,是华东战场上威震敌胆的“常胜将军”。依据战争内在规律寻找克敌制胜的办法1907年8月10日,粟裕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富裕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随部到井冈山。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兼任十二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时,粟裕任红军第64师师长。1930年12月30日上午,浓雾渐渐散去,随着毛泽东一声令下,埋伏在龙冈四周的红军如从天而降,敌人猝然遭到打击,顿时慌了手脚,如潮水般溃逃,我军趁机发起猛攻,战斗持续到黄昏,全歼逃敌,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接着,在毛泽东指挥下,粟……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