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抗美教授来我院授课
更新时间:2018/11/1 17:04:24

10月11日,我院名誉院长胡抗美教授为大一新生开讲第一堂课,胡教授“书法现代转型中的身份认知”为主从书法起源、书法概念定义、书法的形式与内容、书法审美特征等方面,系统讲授了书法艺术的相关问题对这些枯燥的书法艺术哲学概念,胡老师通过大量的书法图像和形式分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他对书法艺术的全新阐释,让同学开阔了艺术视野,坚定了专业信念。

IMG_0648.JPG

胡教授对书法现代中的身份认知作深入讲解

胡抗美教授是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是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也是国内少数在理论和书法创作两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和书法家。在长期的书法研究和书法教学中,胡教授对当代书法面临的时代问题和发展困境,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胡教授认为,书法从民国脱离实用功能,成为一种纯粹艺术,这种历史性转变,在书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书法身份的现代转型,不仅带来艺术功能的转变,也对当代学者和书法家提出了新的难题,急需对书法的定义、原理、范畴、审美和书法艺术边界等哲学问题,进行系统的阐释和理论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书法艺术的评价标准,完成对书法艺术史的重构。近三十年来,胡抗美教授不仅在书法艺术创作上卓有成就,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史的研究方面,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讲座中,胡教授通过对书法理论史的系统梳理,提出书法从汉代走向艺术自觉开始,“书法”和“实用书写”(写字)就是两种标准,实用书写的标准是文字规范、整齐、辨识,书法艺术的主要标准,则是创造性的个性化形式风格和情感表现。从汉代开始,古代书法理论的构建就是从区别“书法”和“写字”的标准开始构建的,这个问题贯穿整个书法理论史。从蔡邕、王羲之、孙过庭、张怀瓘到近代的康有为等,历代书法家的理论著述,无不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阐释。民国以后,书法彻底与实用书写脱离关系,对大众来说,创作主体从文人转向专业的书法艺术家,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大多数人将古人建立的写字规范等同于书法艺术标准,导致书法评判标准的模糊和混乱。所以,在书法的现代转型中,“书法身份”就是“艺术身份”,从艺术哲学层面构建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书法理论,已经成为当代书法学界的前沿问题。 

胡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写字与书法异同,从功能、师授、书法定义三个方面,重点阐释了古今写字的异同;二是书法作品的内容。胡教授认为当代书坛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普遍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书写的文本内容即是书法艺术的内容,其实,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书法家通过用笔、点画、结体、组行、区域、空白、墨色等造型元素的组合而产生的对比关系,对这些造型元素以及整体形式构成的审美,是书法艺术的美学范畴;三是解读书法看什么。重点从书法艺术的形式方面,对书法艺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对上述枯燥的理论问题,教授用大量的书法图像,通过细致的形式分析和古代书论的阐释,给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艺术哲学课。

讲课结束,胡教授勉励同学要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希望同学要有一种责任感,担当起弘扬书法艺术的重任,让书法这种无言的诗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成为人生的一部分,用生命去对待它

返回